资料摘编第20期:坚持系统观念,开启新的征程

发布日期:2024-06-20 15:27:19打印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宋 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系统观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为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典范,是开启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坚持以系统观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贯彻新发展理念呈现系统观念本质和精髓新发展理念作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实践遵循,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在要求、绿色是必要条件、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本质要求。这五个方面深刻呈现了系统观念的本质和精髓。

  坚持创新发展,是我国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是更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对于中国如此之大的经济体量,发展动力问题是关键,可以说,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坚持协调发展,是更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就提出统筹兼顾和“弹钢琴”的工作方法,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以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战略方针。这些都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诠释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新时代赋予协调发展更新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既要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又要考虑厚植优势、挖掘潜力,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此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更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方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坚持开放发展,是我国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更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谋大局开新篇,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作出具体部署。按照这样的部署,我们就能拓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空间,通过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更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共享的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新时代共享发展更加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运用系统观念的点睛之笔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从“两个大局”出发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在新的时代境遇中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育先机开新局,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点睛之笔。我们需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系统观念,深刻把握蕴含在新发展格局中的系统性内涵,找准自身定位,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育先机,以系统观念起手定式。首先,以系统观念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兼顾好。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视为一体,不可顾此失彼。努力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与壮大,构建系统完善的内需体系,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优化国内市场各领域各环节,使供给需求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同时,通过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内外市场发展和规则相融,锻造出不可替代的强大产业链“链接世界”,使我国的对外开放更具力量。其次,以系统方法将全国和区域两个市场协调好。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与服务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不可各行其是、各自为营。既要强调区内经济的优化,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也要自觉融入全国整体统一的大市场中,跳出自己的小循环,把自身发展摆进、嵌入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中。尤其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具备世界级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拥有建设全球领先的国内市场的战略机遇,关键要破除多区域的地方封锁和利益藩篱,真正建好统一市场,壮大市场的有效规模,增强国内市场的外在吸引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开新局,以系统观念盘活全局。第一,强化优势,凸显亮点,精准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们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相继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上述“四大区域板块”优势特色各异,战略互补明显,要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强调特色亮点,强化扩大优势,发挥独特作用,大手笔推进现代化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服务推动东中西部国家战略。第二,整合联动、协力推进,高效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些重大国家战略与“四大区域板块”交错互融,建立起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加强区域间产业分工合作与产业链协同对接,促成内部分工和专业发展的雁行内循环态势。合力推动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形成共享循环效率提高、循环动能增强与循环成本降低的正外部效应。自觉消除区域间的各种壁垒,打破区域垄断和地方保护,从GDP锦标赛转变为改革锦标赛、服务锦标赛、营商环境锦标赛。推动实现从区域性协同向全国性协同、区域中循环向全国大循环的良性发展,大大提高各个地方逐一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效率与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关键是要实现多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应加强新基建领域的合作与信息数字化的相互连通,打造共建平台,优化多边合作,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这种高水平的开放中,为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弯道超车创造更多可能和机会,推动国际大循环更加畅通、更具活力。

  链接:

  https://m.gmw.cn/baijia/2021-08/29/35120891.html

  来源:《红旗文稿》2021/16,光明网


中铁资源鹿鸣矿业微信
黑ICP备130047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