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摘编第4期:共享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发布日期:2024-04-30 09:21:45打印

作者韩保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罗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博士生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理念揭示了发展的价值取向,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继续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深刻把握共享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就共享发展理念来说,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之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共享发展理念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强调。比如,2016年 1月,他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2017年 1月,在世界经济论坛 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他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2021年 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总的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把握共享发展理念。

(一)包括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还指出,“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共享发展理念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守正创新。

(二)共享发展理念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不断提高。共享发展理念“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就覆盖面而言,共享发展要求人人享有、各得其所;就共享的内容而言,共享发展要求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共享发展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就共享发展的推进历程而言,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提出了“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重要论断。无论是共同富裕还是共享发展理念,都彰显着鲜明的人民底色,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三)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有着现实依据和深刻考虑的,“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体现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但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在分配方面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从 2003年至 2016年,一直超过 0.4的国际警戒线。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1422元,比值为2.73。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我们还面临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即贫富差距扩大问题。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深刻指出,“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由此可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相互替代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他还多次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前加上了“完整、准确、全面”的定语,正是出于对五大发展理念系统性、整体性的深刻考量。因此,在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时,并不是单一发力,而是要同其他四个发展理念一起,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习近平指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的任务和措施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的事。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并且分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其中,共享发展成效突出,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

(一)不断把“蛋糕”做大,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推动共享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十三五”时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 101.6万亿元人民币,历史上首次突破 100万亿,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 14.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 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位。2016-2019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近30%。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更是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

(二)不断把“蛋糕”分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一是钱包更“鼓”,吃穿用游“提档升级”。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 6000万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0733元,比 2015年实际增长28.6%,2016-2019年年均增长6.5%,快于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 2015年下降 2.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较快增长,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 9886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5.9%,比 2015年提高 4.8个百分点。旅游消费持续升温,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 60.1亿人次,比 2015年增长50.2%。

  二是保障更“实”,医学养住“增质扩面”。健康中国建设扎实推进,到 2019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100.8万个,比 2015年增长2.4%;卫生技术人员 1015.4万人,增长26.8%;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 2015年的 76.34岁提高到 2019年的 77.3岁。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取得了新进展,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 2015年的 93%增长到9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 2015年的 87%增长到 89.5%。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成,到 2019年末,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比 2015年末增加 68826万人、10921万人、3217万人、4046万人、364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 10亿人。住房供给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19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 316万套,基本建成 254万套,全国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 63.8万户。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9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 39.8平方米和 48.9平方米,分别比 2015年增加 4平方米和5平方米。

  三是脱贫更“赞”,减贫成果“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近 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前 10年实现《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在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体现在方方面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尤为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指出,“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加强党中央对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和把握,及时制定重大方针、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三五”时期,习近平亲自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和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 13次,研究重大议题 20多个,以全球视野和宏阔格局统筹部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在这些议题中,无论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还是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民生”“共享”成为鲜明指向。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我们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首先,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出发。例如,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对准城市高房价问题。其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共享的过程。例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计于民,政府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最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利益固化藩篱、体制机制积弊严重制约着公平正义的实现。突破藩篱、破除积弊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不断回应人民期盼、满足群众需求。

  例如,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铺就健康中国之路;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了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二元化壁垒;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一项项战果,彰显司法体制改革的含金量。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习近平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因此,必须继续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向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努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关于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中也明确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可否认的是,这里提到的三大差距在我国依然较为明显。从地区差距看,尽管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南北分化凸显,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经济份额“南升北降”的态势持续,各板块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从城乡差距看,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还跟不上,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从收入差距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必须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抓手,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问题

  习近平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大力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按照《建议》要求,“十四五”时期,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二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要促进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强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搭建共享服务平台,构建跨区域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三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力支持,增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衔接,加快建立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

(二)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自觉主动解决城乡差距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坚定不移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深化农村改革。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

(三)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为抓手,自觉主动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形成和完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使人民群众通过就业对自己的收入有稳定的预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增加收入的能力。要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保障。要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二是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三是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践证明,搞好再分配调节,不仅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而且对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进而整体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完善直接税制度,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相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核对机制,提高社会救助精准性和有效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四是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扶持中等收入群体后备军等。

  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十四五”以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共享发展理念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并将继续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来源:《党的文献》2021年第2期


中铁资源鹿鸣矿业微信
黑ICP备13004706号-1